关于组织开展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选拔赛的通知
2025-03-28 11:09:00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保卫部、武装部) (团委)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踊跃投身科研攻关第一线,加速青年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科技能力和学术精神,积极备战2025年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我校决定举办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选拔赛。

一、活动时间

2025年3月至4月

二、参赛对象

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学生

三、参赛方式

参赛选手可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参赛。参赛作品必须是2025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者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他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一)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分为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5个组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要求论证严密、文字简洁、有说服力,经得起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重点体现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

(二)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5个组别,调查报告类参赛作品每篇不超过15000 字。

(三)科技发明制作

分为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5个组别。其中,科技发明制作(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科技发明制作(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四、竞赛安排

(一)申报

(2025年3月20日—4月1日)可个人申报,也可自行组建团队报名,需填写并提交《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庆选拔赛申报书》(附件1)、《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庆选拔赛报名汇总表》(附件2)。

(二)校赛

(2025年4月9日)校赛作品进行现场展示答辩,邀请校内外专家依据评分规则进行现场评审打分,赛事具体事宜另行通知。并于4月9日前,各参赛选手将作品申报书及作品文本资料(包括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和路演PPT等),发送至董老师邮箱:1842654639@qq.com。每个作品项目只可选择一个组别,不得兼报。

(三)参加市赛

(2025年4月至6月)根据分配给我校的市赛复赛名额,推荐优秀作品参加重庆市赛。

五、奖项设置

参考国赛的奖励办法,按一定比例设置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和优秀奖四名。

六、工作要求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加强赛事组织领导与宣传动员,及时发布竞赛消息,扩大学生参与度和覆盖面,切实做好校级赛事的组织和作品评审等工作。

(一)深入发动,精心组织。各单位要突出竞赛的学术性、科技性和普遍性,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这一主题主线,认真组织开展好作品推荐工作。要坚决杜绝以学校科研项目冒充学生作品的现象,要坚持选拔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加强对参赛作品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科研能力。

(二)加强宣传,广泛传播。各单位要充分运用本单位新闻媒体,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竞赛的宣传工作,使“挑战杯”品牌在我校师生中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要广泛宣传竞赛中涌现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引导和激励更多学生积极投身学术科技创新实践。

(三)积极创作,按时报送。各单位请参照《关于组织开展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庆市选拔赛的通知》及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试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进行作品创作。请各单位统一将报送参加校内选拔赛的作品汇总表、作品文本资料、作品申报书等以纸质材料和电子材料两种方式分别报送。

1.纸质材料:将作品申报书和参赛作品文稿纸质,报送至校团委;

2. 电子材料:将电子材料打包发送至指定邮箱,邮件主题和附件名称均以“挑战杯+单位名称+作品数量”命名。

七、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董老师    QQ 群:745448096      

图片 1.png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创新“智”造新引擎,赋能产业续航 ——汽车工程学院成功申报巴南区重点实验室
下一篇:最后一页

学校公众微信

学校官方网站

学校公众微信

学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