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五一技师学院70周年庆特别报道】68级校友薛荣生:在“人技共进”中发扬“五一”风范诠释工匠精神
2021-12-16 19:24:16   来源:宣传部    点击:

随着我国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氛围日益浓厚,一批“现代工匠”进入大众视野,他们默默耕耘、辛勤奉献在科研一线岗位, 将传统工匠的品质与现代工匠的进步融合碰撞,炼匠技、冶匠器、铸匠魂,以科技创新擎动社会发展。

毕业于重庆五一技师学院的68级学子薛荣生,就是“现代工匠”的典范,他专注于智慧自主动力机器系统和控制技术领域研究,早在1992年就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身上有着传统工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实干,也有着现代工匠技术创新、追求卓越的品质,在“人技共进”中发扬“五一”风范,诠释现代工匠精神。

 1.jpg

▲1995年,薛荣生获得中国十年发明成就展金杯奖

◉炼匠技

一锤一锤地把工匠精神刻进骨子里

从小喜欢机械的薛荣生,尽管文化课成绩优异,依然坚定地选择就读重庆五一技师学院(当年的“重庆市劳动局工人技术学校”)。因为比起每天呆在教室里学习,他更享受在操作台上运筹帷幄的满足感。对于薛荣生而言,选择的不单单是一所学校,更是一种“工匠人生”。

1964年9月,16岁的薛荣生如愿入学,看着一台台机器劲头十足,他对于技能学习的渴望比同龄人更强烈、更深刻。当同学们在摸索机器操作时,他已经在思考如何组装机器,要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当同学们满足于教科书上的知识时,他已经在“啃”设计手册,将各种机械核心原理一一拿下;当同学们停留在“老师讲在前,学生学在后”的固有模式时,薛荣生早早地学会了“主动出击”,每天带着不同问题向不同老师请教……

他的工匠初心缘于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求学期间,学校护航所有天马行空的创意,薛荣生像海绵一样,把每个老师的“看家本领”变成了自己的特长,锤炼匠技,在机器制造的海洋中自由徜徉。

但学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他形容自己“心灵有余而手巧不足”,实操动手能力并不占优势。这时,同样也是学校老师拉他一把、扶上一程,教会他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即便在实操的过程中手受伤,薛荣生缠着纱布都要继续打榔头、锻锉刀,一锤一锤地把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刻进骨子里。

 2.jpg

▲薛荣生在2020年智能传动和控制技术国家和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上发言

 

◉冶匠器

在创新突破中彰显大国工匠“气质”

回顾1964年-1968年的四年求学时光,薛荣生用8个字总结收获:“如鱼得水,受益终身。”

他思维很活跃,学校就给“活跃”以空间;他创新意识强,学校就为“创新”添把火;他实操遇瓶颈,学校以“瓶颈”作为垫脚石,鼓励他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极致。学校提倡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习和生产相结合,能文能武、能上能下”的教学思想,培养出他如今的大国工匠“气质”。“五一人”不断向上攀登、迎难而上的超越精神,更是早已内化成薛荣生成功路上的“铠甲”,助力他一路披荆斩棘。

薛荣生深耕的智慧自主动力机器系统和控制技术领域,是全球装备制造业和汽车产业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更是智能机械和智能电动汽车(自动无人驾驶)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体现,是大国博弈的焦点,也是一个国家综合技术实力和制造水平的体现,既有设计方案上的难点,更有制造工艺上的难点,是机械学科的“险峰”。

遇到“卡脖子”的问题时,他还是像学生时代一样,在不断的“为什么”中思考解决的办法,在无数次的失败中永不言弃。“很多不常见的零件,因为通晓其核心原理,我们也能自己做出来,在技术实践上不受制于人,这些都得益于在重庆五一技师学院(重庆市劳动局工人技术学校)打下的基础。”薛荣生说。

从“五一学子”到蜚声世界的领军人物,薛荣生领衔西南大学创新的《智慧自适应电驱动系统》在自适应变速领域技术专利的数量和价值度方面,在全球主体排名中位列第一;个人在全球自动变速及自适应变速领域发明人中排名第二名。曾获国家知识产权局13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发明协会第九届“发明创业奖•人物奖”、国家信息产业部“先进创新个人”等众多荣誉。

 3.jpg

▲薛荣生与长春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约“电动汽车智慧自适应自动变速系统”项目

 

◉铸匠魂

不断超越自我打破行业“天花板”

薛荣生坦言,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未来是以电力驱动,实现万物相连、万城相连、万机相连的社会。

“我们虽然是全球唯一掌握了电力驱动自适应自动变速集成解决方案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主体,但仅仅实现‘0到1’的技术突破还远远不够。”薛荣生把目光看向更远处,未来还将实现“1到10”的自动变速领域产品研发门槛,开启“10到100”的走进市场新篇,向相关领域和产业加快实现大范围、大规模的技术成果转化、工程化和商业化,助力我国成为全球电力驱动自适应自动变速器技术和产业强国。

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超越这件事没有天花板。”这是重庆五一技师学院教会薛荣生的道理,也是他一直坚守的匠魂。

时逢重庆五一技师学院70周年庆,薛荣生送上诚挚祝福,希望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出更多“能文能武、能上能下”、具有创新精神和特殊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希望教师牢记使命,用满腔爱心、崇高师德温暖学生,用知识学问、思想智慧教育学生,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希望同学们珍惜青春年华,胸怀远大理想,加强道德锤炼,自立自强,勤奋学习,成为社会的可用之才、栋梁之材。

 4.jpg

▲薛荣生在2017年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应用大会上演讲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重庆五一技师学院70周年庆特别报道】2015级校友陈宇航:匠心、匠技、匠艺,“95后”管道与制暖“小匠”的执着追梦路
下一篇:【重庆五一技师学院70周年庆特别报道】2008级校友朱恒:赤子心,工匠情,奔跑在乡村振兴路上的“追梦人”

学校公众微信

学校官方网站

学校公众微信

学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