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有这么一座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办校历史70余载,因为校名被熟知,因为特色而出名。自办校以来,它已经为社会培育输送了27万余名技能人才,并在国际技能大赛上屡屡大放异彩,这座学校便是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
峥嵘70余载,匠心铺就职教路
1951年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西部重镇重庆,“五一机器制造厂”应运而生,失业工人培训班应时而办;1955年,“五一机器制造厂”扩大为“重庆五一技工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1996年,经劳动部、国家计委批准,学校改建为“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2009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重庆五一技师学院”;2021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学校更名为“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正式纳入高职序列。
70余年筚路蓝缕,在成为普通高职(专科)院校后,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历史翻开崭新一页。一路走来,学校的地址在变、校名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培育技能人才的“初心”。
专业覆盖广,强大师资育人才
学校坐落在巴南区渝南大道高职城,占地600余亩,开设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现代服务学院4大学院。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维修、电梯工程技术、美容美发与造型(美发)等25个专业,每个专业均可培养高层次技能人才,其中,5个专业可培养技师层次人才。学校现已开设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梯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物形象设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6个高职专业,涵盖加工制造、交通运输、电气信息、财经商贸等大类行业。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现有国家级示范专业4个,市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市级精品专业6个,已形成以二产类专业为主、三产类专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学校坚持大师带教师、专家带专业、名师造名校,现有教职工327名,高级职称以上教师66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技术能手9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教练5人、翻译4人。建有国家级、市级技能工作室各2个。参加全国教师职业能力大赛获得6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居西部同类院校之首。良师遇优生,学校每年为社会输送各类技术技能人才1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98%。
技高行天下,能强走世界
学校把职业技能竞赛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抓手,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建立“学校─省市─国家─国际”四级竞赛训练选拔体系,校内打造世赛小镇,建设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美发项目、管道与制暖项目中国集训主基地,可再生能源项目中国集训辅导基地,已累计建设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14次,总数位居全国第3。选手累计获得世界技能大赛2金4银4优胜奖,其中,学生聂凤夺得第43届美发项目金牌,实现了中国金牌零的突破。
同时,学校积极实施职教国际化战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拓展职教国际视野,推进职教国际化合作与交流,吸纳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近年来,学校选派学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大洋洲技能挑战赛等国际赛事,获7枚奖牌。实施“优秀学生出国留学项目”,累计选培58名学生赴澳大利亚、英国公费留学。成立重庆市一带一路国际技能研究院,服务国家战略,加强国际交流互访,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产教深融合,紧跟市场促发展
学校深知,人才培养不仅要着眼于专业,还要紧跟市场的步伐。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学校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大幅提高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充分体现了学校坚持“专业对产业”“智能+技能”办学思路。
学校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产教融合为重点、以创新合作模式为突破,从最初与企业委托技工人才培养浅层次合作,发展到与企业基地共建、专业共开、师资共培、教材共编、学生共育的“五共”深度融入;从原来的产品来料加工的单一合作,发展到与企业开展订单人才培养、双基地建设、技能培训、技能评价、产学研用结合、共建产业学院等多元化的合作;从原来单纯的校企合作发展到校校合作、校地合作、校园合作等广域性的合作。目前,学校与西彭工业园、长安汽车、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等73家单位深入开展合作。通过一系列举措,助推了学校在直接输送技能人才之外,还拓展了学校服务企业需求的新领域。
风雨70余载,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历经沧桑,带着一代代青年的“技能报国”梦想,在这里腾飞起航。